|
![]() |
›新闻中心› 公益 › 查看内容 |
文| 洞见 来源:洞见(ID: DJ00123987) 生养之恩,是这世上最大的恩情。 这几天,又一则泰国的公益短片在朋友圈火了起来。 短片的主人公叫做芭作,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他有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 为了照顾好母亲,芭作每天都会将母亲带去学校上课,并将她安置在教室的最后一排。 可这却让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们常常在上课的时候分神。 对此,家长们颇有微词:“这是学校,又不是他家。” “就是啊,学生们怎么可能集中精神学习呢?” “其实可以请个保姆帮忙照看,比每天这样好多了。” “我正琢磨让我家孩子转到别的学校去。” 很快,校长就找到了芭作,希望他郑重地考虑这件事,并善意地向他提议,为他的母亲寻找专人照顾,免去他的后顾之忧。 可这一提议却遭到了芭作的拒绝。在他的心里,是母亲给予了他生命,现在她老了,也只有他了,他不能也不放心将母亲教给别人来照顾。 而在这个时候,短片进入了高潮,在芭作和校长谈话的时候,芭作的母亲走失了。 听见老师急切的呼喊声,学生们也自觉地组织起来寻找老奶奶。 这时候家长们发现,芭作对母亲的悉心照顾,在潜移默化之中,已经影响了孩子们,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的爱。 他们会感谢母亲的辛劳,对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给你开车。” 也会在放学后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杨占禹在他的《时光录》中写到:“亲情,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感情了,除了爱与呵护,还应该有感恩。” 感恩是一个社会良知的底线,如果我们失去了对父母最起码的感恩,那么这个世界最终会被麻木吞噬。 记得那个几年前在机场弑母的留学生汪佳晶吗? 留学多年,一朝归国,面对前来接机的母亲,他没有充满感激地上前拥抱她,而是拿出携带的两把尖刀刺了母亲九刀。 在日本留学的五年,这个24岁的大男生,生活费和学费靠的都是母亲每月7000元的收入来支付。 即便这样,也不见汪佳晶心疼母亲挣钱不易,他花钱一向大手大脚,每年的学费和日常开支高达四十万元,经常呼朋唤友去一些高档区域消费,每次消费更是逾万元。 就是这样一个儿子,汪妈妈还是倾尽所有想给他最好的,儿子一伸手,她就四处筹钱给儿子寄过去。 本该是自食其力的年纪,汪佳晶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母亲提供的物质生活,当母亲再也拿不出钱时,他也没有体谅母亲的不易,满怀着对母亲的怨恨,持刀相向,发泄自己的不满。 被捕之后,记者去采访他,说起持刀刺母亲的事,他轻描淡写地说:“我就是觉得母亲是在骗我,不是没有钱。我很气愤,就一下子爆发出来了......” 不知道感恩的孩子,即便父母为他付出得再多,在他的眼里,也不过是常态,一旦这种常态被打破,心中的怨恨就会吞噬他。 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那根名为“爱”的绳子,在怨恨的侵蚀下,时刻处在崩溃的边缘。 莎士比亚在他的《李尔王》中写道:不知感恩的子女,比毒蛇的利齿更能噬痛人心。 世上最可悲的,莫过于父母等着孩子感恩的时候,孩子却在等着父母道歉。 今年1月份,成都的柴先生用“一个失业父亲等待女儿归”的名字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条微博,说女儿将自己320万的积蓄全部转走,并拉黑了家人。 柴先生的女儿今年18岁,成绩优异的她一直以来都是爸爸的心头宝。 与前妻离婚之后,柴先生深深地觉得亏欠了女儿,对女儿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在物质上更是尽可能地满足她。 2017年年底,女儿取得了去加拿大留学的机会,柴先生很高兴,他以女儿的名义办了一张银行卡,并告诉女儿:“我往这张卡里存了320万,以后每个月都会给你转钱。” 前脚刚把女儿送去了加拿大,后脚柴先生就发现家里银行卡不见了。 积蓄被洗劫一空的柴先生,生活难以为继。他在微信上苦苦哀求女儿:“如果你不把钱退回来我只有死,你花的钱是带血的钱,是老爸拿命换来的。” 女儿不理,直接拉黑了他。 拿着从父亲那里偷走的钱,柴先生的女儿并没有去学校报到,而是在加拿大享受高档餐厅,在朋友圈里炫耀名牌包包。 这个被惯坏的孩子,喝着父母的血,却心安理得地享受高级的生活。 俞敏洪曾说:“大把花着父母的钱,只懂自己的快乐,不懂父母的辛酸,不舍得为亲情付出一分一毫,那么你已经全无良知了。” 一个没有良知,不懂感恩的人,又能指望他为这个社会做什么呢? 知乎上面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出生在四线城市,父母不能给你事业带来任何帮助,你还心存感恩吗? 作家张佳玮受邀在下面回答道:
天下的父母往往活着活着就把自己丢了,任自己在这尘世间如何挣扎,却都还是踮着脚,拼命地想让孩子去看看世界的美好。 可是父母也是凡人,你以为的无所不能不过是幻想,他们没有道理负责你的人生。 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生养之恩,是这世上最大的恩情。 世间的孩子,成人的第一步就应该是明白父母的不易,感恩他们的付出。 不懂感恩的孩子,再优秀也没有用,只是个“优秀”的白眼狼。 本期话题 最近你有给父母打电话吗? 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作者:洞见,来源:洞见(DJ00123987),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 人生苦短,这样活才不枉此生! 一个人有多成熟,就看他如何聊微信 李咏生前最后一条微博让人泪奔:余生很长,不必慌张 43 岁蒋勤勤生二胎:产房门口,是婚姻的照妖镜 可怕!我们每年竟吃下这么多塑料… 焦虑来袭?这9句名言安抚你的心! 编辑x弦思 本期责编x寒江雪 来源网址:http://mp.weixin.qq.com/s?src=11×tamp=1550959256&ver=1447&signature=NzoI6fJNH7LlowIHHLbY3MRj4K9FYKw7ssn-AErHvHMsB39-C9FTMaNWZYp1KLyHQFvx35-xtc3dMYE6ngSahL3MsoI9agSanSvYLbpfafU09yVKncgGVxgnwlHpObss&new=1 |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投稿邮箱:3105884314@qq.com |
锦绣四川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