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中心› 要闻 › 查看内容 |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22日讯(记者 李丹)全省利用外资规模持续回升,时隔两年重上百亿美元台阶,达到110.37亿美元,同比增长2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省新设外资企业607家、同比增长4.84%,实际到位外商投资90.21亿美元、同比增长10.6%;2018年四川在国家发改委外债备案登记企业15家,同比增长2.75倍,登记额度77.18亿美元,同比增长4.5倍,成功融资43.3亿美元,同比增长3倍……截止目前,全省累计境外投资企业超过1000家,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00亿美元;目前,四川企业足迹涉及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南向通道上的国家和地区是企业对外投资首选地…… “走出去”和“引进来”,从来都是一对孪生词。四川以国际产能合作为重点,大力促进双向投资合作。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欧班列沿线和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一区一线二走廊”,聚焦重点领域、优势产业,制定出台《四川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三年行动指引(2018—2020年)》《四川省制造业参与建设“一带一路”行动指南》等。深入实施“251行动”,锁定20个国家集中开拓,抓住50个投资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重大项目强力推进,聚焦100户骨干龙头企业重点引导。精心组织“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万企出国门”“千企行丝路”“百企进中亚”等重大投资促进活动,推动一大批项目签约落地。截至目前,四川省“走出去”企业超过1000家,在川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1万家,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347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244家。 ![]() 2018年6月28日,第2000列中欧班列(成都)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驶出,成都成为国内首个实现中欧班列累计开行量达2000列的城市。 大力促进“引进来” 全省新设外资企业607家 实际到位外商投资超90.2亿美元 2018年,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量下降的不利形势下,四川切实抓好国发〔2017〕5号、国发〔2017〕39号、国发〔2018〕19号三个国务院利用外资政策文件、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两个负面清单以及国家和省“稳外资”系列部署的贯彻落实工作,跟踪落实2017年报请省政府印发的扩大开放促进投资28条政策,喊响打造中西部地区投资首选地口号,创造更加便利投资环境,做好吸引外资服务工作,支持重大外资项目落地。全省利用外资规模持续回升,时隔两年重上百亿美元台阶,达到110.37亿美元,同比增长27%,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直接利用外资方面,牵头组织深入研究提出对外商投资中西部优势目录修改意见21条和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鼓励类修改意见5条,争取更多吸引外资的鼓励政策。全省新设外资企业607家、同比增长4.84%,实际到位外商投资90.21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其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实际到位30亿美元,同比增长35.5%,高于全国平均增速32.5个百分点。外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到位外资68.61亿美元,增长27.3%。到位欧美外资21.67亿美元,增长4.3倍。亚洲依然为外资主要来源地,其中到位香港资金58.09亿美元。 间接利用外资方面,积极支持企业发行外债调回国内使用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四川省在香港首次举办四川企业境外融资业务专题培训,助推全省提升境外融资规模质量,促进企业境外发债取得规模、品种、成本和发债主体四个突破。在债券市场总体低迷情况下,2018年四川在国家发改委外债备案登记企业15家,同比增长2.75倍,登记额度77.18亿美元,同比增长4.5倍,成功融资43.3亿美元,同比增长3倍,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境外企业债券成功发行28.2亿元(折合人民币超过企业境内发行债券173亿的总规模),是上年的2.5倍,发行支数和规模方面均居中西部第一。 据悉,下一步,四川将继续加大利用外资力度。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外资”的决策部署,加快建立省级层面的外资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外资和省外资金投向“5+1”现代产业体系,集中精力推动一批规模较大、示范性强的重大引资项目尽快落地。切实把境外中长期融资作为稳外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导鼓励符合条件的省内企业在境外发行债券。 ![]() 2013年四川路桥集团中标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7.8亿元人民币钢结构合同,成为首个在欧洲发达国家修建大跨径桥梁的国有企业。 积极稳妥“走出去” 四川“走出去”企业超过1000家 2018年,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决策部署,并将“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示范省”的目标写入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决定》中。四川发展改革委瞄准目标,抓实任务,通过建机制、优布局、拓区域、融产业,大力推动实施国际产能合作“1122”工程,取得良好成效。截止目前,全省累计境外投资企业超过1000家,直接投资存量超过100亿美元,通过输出优势产品、产能和服务,换取国际市场、资源和技术,加快培育一批优质企业和品牌,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外部发展空间、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省内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促进作用。 一是以机制建设为先,实现纵横联动。对上加强衔接,把稳对外投资的“方向盘”。省政府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签署框架协议,建立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委省协同机制,在参与双边产能与投资合作机制、推进重大项目、协调金融机构融资等方面获得国家部委大力支持。对外加强交流,扩大全球合作的“朋友圈”。对内加强统筹,形成步调一致的“联合体”。由省领导牵头负责,省发展改革委具体落实,建立健全省政府统筹协调机制,研究解决一批“走出去”重大问题。同时,鼓励省内企业以产业园和产业链为纽带组建“走出去”联盟,整合资源,抱团出海。 二是以总体布局为要,加固顶层设计。把握对外投资既要鼓励、也要加强引导的政策取向,由省政府出台四川省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三年行动指引,坚持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分业施策、因地制宜,选择对外投资重点区域,完善相关政策和服务举措,以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为抓手,对接推进重点示范项目。围绕促进走出去企业在发展中规范、在规范中发展,四川制定指导企业规范海外经营行为相关意见,着眼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三个问题”,强化企业“四种意识”即强化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 三是以区域合作为基,推动四向拓展。综合考虑区位特点、产业特色、合作基础等省情条件,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及周边合作基础良好的区域为主轴,依托长江黄金水道联通海上丝绸之路,依托成都国际航空枢纽打造空中丝绸之路,引导企业在境外合理布局,有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突出南向,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框架合作和中国—中南半岛、孟中印缅、中巴等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加强与澳新等国在矿产、农业和制造业等领域合作。深化西向、扩大北向,提升中欧班列(成都)运营效能和服务水平,推进对欧高端合作,主动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提升东向,依托四川在装备制造、工程承包等方面的优势,以美日韩等发达国家为重点合作伙伴,共同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四川企业足迹涉及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南向通道上的国家和地区是企业对外投资首选地,在香港、澳大利亚、越南等地投资项目数位居前列。 四是以产业融合为本,突出优势优先。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优先推动冶金、建材、农业、化工、医药、交通、机械装备、能源装备、轻工纺织、电子信息等10大优势产业“走出去”,鼓励油气、电站、路桥、通讯等4大领域开展对外工程承包,促进省内产能优势、资金优势与国外要素条件、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巩固提升产业竞争优势。通过产业跨境融合,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有力提升产业链价值地位。 据悉,截至目前,四川省“走出去”企业超过1000家,在川外商投资企业超过1.1万家,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347家,其中境外世界500强244家。下一步,四川将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产能合作示范省目标,以实施国际产能合作“1122工程”为抓手,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欧班列沿线、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一区一线二走廊”区域为重点,支持省内企业通过直接投资、工程承包、装备贸易和技术合作等多种方式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推动四川制造、产品、技术、标准、品牌链条式“走出去”,加快培育一批一流的国际化企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四川品牌。 (图由省发展改革委提供) ![]() 天齐锂业公司澳大利亚格林布什矿区 ![]() 四川科伦药业公司哈萨克斯坦输液厂操作间 |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投稿邮箱:3105884314@qq.com |
锦绣四川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