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中心› 要闻 › 查看内容 |
作者 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成都城市基层治理现代化研究院):张晓怡、付海东 摘要 “链长制”有利于统筹调配政府资源、引导市场预期、牵引产业方向。加大建链、补链、延链、融链、强链力度,是稳定经济运行、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融通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深入研究“链长制”内涵及“链长”与“链主”关系,总结重点地区先进经验,聚焦重点产业,得出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引导企业提升创新主体地位突破核心技术、加强平台人才金融等关键要素建设、创新“链式”强化产业链配套保障四方面启示,以“链长制”撬动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助力加快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 “链长制”具有内外部资源统筹效率高,产业发展政策实施精准度强等主要优点。“链长制”的提出,是政府在掌握与顺应产业发展自身规律的前提下,对区域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精准化调控的重要转变体现,也是国家实施产业强链、补链、稳链,切实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抓手。 壹 “链长制”内涵及推行“链长制” 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链长制”是区域产业链发展中的地方政府用“看得见的手”推动“看不见的手”的协调机制。“链主”与“链长”的关系回答了在资源配置中如何让市场机制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的根本性问题。“链长制”中“链长”即是政府,其有资源综合协调优势,把权力化为价值服务、关系编织和网络协调的关系管理职能,通过政策引导、监管约束、公共服务,从更高层面上搭建平台,打通桎梏协调保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链主”企业是由市场自发形成的在产业链中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大型企业,在产业链协调中利用其主导地位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淘汰产业链落后环节,发挥自身辐射带动作用,引领产业链发展。制度改革是促进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协同升级的深层次动力机制,“链长制”从政府与企业关系角度看,有利于政府发挥宏观调控职能,纠正微观经济主体面临的激励约束的扭曲,克服市场资源配置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问题,疏通产业链上中下游;从供给侧与需求侧关系角度看,有利于在不干预企业经营、企业不承担额外组织成本条件下,降低连接供给与需求的交易成本,助力企业拓展供应链、信息链、采购链、服务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多个链条,进而实现有效供给与有效需求的匹配;从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角度看,有利于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加速融合,通过搭建交流平台、制度化对业界开放实验室等系列方式,使负责创新的科学家与负责创造财富的企业家追求的目标机制、绩效的评价机制、行为模式等衔接融合,推动创新驱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资源配置方式角度看,有利于聚合政府、专家和企业界的信息优势,在产业发展预期引导、共性技术研发、产业服务和政策激励等方面可实现有为政府的职能,促进优质资源向战略产业进军、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集中、向新兴产业集中,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贰 先发城市实施“链长制” 培育“链主”企业的先进经验 (一)北京:打造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培育生态型“链主”企业 北京市在四大主导产业细分领域和金融、科文融合、军民融合等新兴产业领域开展“链长制”。北京市“链长制”重点打造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在生物技术和大健康产业领域首创“概念验证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打样中心—中试基地”全链条产业服务体系;着力培育生态型“链主”企业,实施企业“登峰”工程,加快构建以“链主”企业带动、单项冠军企业跟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集聚梯次有序、融通发展的产业生态。政府层面,一是制定产业链规划,统筹相关部门,掌握产业链发展现状,研究制定产业链规划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二是强化产业链供需对接,拓展上下游对接平台和渠道,构建国家、北京市级别供需网络;三是设置维护专员,专门负责产业链发展具体组织协调工作。企业层面,一是“链主”企业积极向生态型企业转型,为上下游企业提供质量管理、项目信息、金融服务、生产组织、商业信用等多元服务,形成供应链协同、创新能力共享、数据协同开放和产业生态融通发展等模式,带动上下游中小微企业协同发展,凝聚形成产业生态;二是积极吸纳跨界供应商、新兴科技供应商等融入产业链,重塑供应链体系;三是链主“企业”牵头设立海外研究院、全球创新基金,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和重大发明,积极面向海内外实施兼并重组,开展全球化创新。 (二)上海:以“数据流”激活“物资流”“技术流”“资金流”,保障“双链”稳定运行 上海市“链长制”一方面以提升“精准测链”能力为目标,在钢铁、航空、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探索构建产业链供应链态势的精准感知体系,形成“双链”风险自动监测预警机制;另一方面,提高产业链应对突发情况能力,发挥工业互联网跨产业、跨地区、跨部门的连接、带动优势,将广大中小企业与龙头企业对接,借鉴“众创”模式,打造数据驱动的柔性制造体系,以备突发情况下实施“动态补链”。政府层面,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积极推动组建智能工厂,着眼于提升“双链”的安全系数,构建一个数字化支撑的“强链补链”机制。企业层面,一方面鼓励制造业企业积极搭建完善企业工业互联网系统,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零部件和产品库存数据进行科学研判,实现零部件与人、机、车间的控制系统实时互联,提高生产效率,避免供应链断裂的问题;另一方面鼓励装备企业优先使用国产关键材料,打通从研发到应用的循环,增强供应链对国际风险的抵抗能力。 (三)广州:涵养产业链群发展生态,突出“链长制”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 广州市“链长制”突出全局性、系统性、协同性的特点,以涵养产业链群发展生态为政策发力点,支持培养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政府层面,一是由牵头部门将分别制定21个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九个一”工作体系;二是通过强化产业链招商进行补链、强链,联合产业链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招商宣传推介和项目洽谈,制定各产业链关键招商项目清单,对清单项目开展及时的靶向招商并给予配套扶持;三是发挥中国广州国际投资年会等平台作用,举办重点产业链分论坛,及时发布投资信息,组织行业对接;四是加大“链主”企业产业用地供应力度,在保持用地性质、用途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其将一定比例的自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及建筑物转让给核心配套企业。企业层面,一是“链主”企业组建工作专班,在关键领域率先建立行业标准,联合中小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协同攻关;二是与政府联动制定产业链工作计划,协同推动重大规划、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点项目、重要资源和重大工作的配置及落实。 (四)深圳:“链式服务”疏通供应链“堵点、难点”,精准服务“链主”企业 深圳市“链长制”不搞大水漫灌,集中重点突破,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大产业门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整理出集成电路、5G、智能网联车、超高清显示、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链,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链式服务”,推动全产业链协同高质量发展。政府层面,一是梳理全市重点产业链“卡脖子”问题,为做好“链式服务”打好基础;二是制定土地、人才、金融等多方面“政策包”,同时做好政策宣导,打造良好的产业链发展政策环境;三是优化用电用水用气、财产登记、纳税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以“链式服务”疏通供应链“堵点、难点”,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同时提高产业资金资助比例,鼓励金融机构优先支持,政府投资基金重点投资。企业层面,一方面,“链主”企业积极联合中小企业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公关核心关键技术,以创新突围降低“卡脖子”风险,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另一方面,“链主”企业通过自建、投资、合作等方式全力构建产业链生态圈,大力导入本土材料、装备、备件等资源,努力实现供应链、采购链、生产链闭环运作,发挥自身辐射作用带动本土产业链同步提升。 (五)杭州:着力打造冠军型“链主工厂”,紧扣“数字+制造”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 杭州市在数字经济、信息产业方面发力,强化数字经济基础产业,重点打造以视觉智能(数字安防)、智能计算为代表的九大标志性产业链,通过培育冠军型“链主工厂”,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双链融合”,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政府层面,一是做好产业链发展规划和产业链发展配套支持政策;二是针对重点产业链成立专业招商队伍,重点聚焦视觉智能(数字安防)、生物医药与健康领域,进行延链、补链、强链;三是制定产业链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分工责任机制,设置产业链发展指导专员,保证产业链政策有效落实。企业层面,一方面与政府配合搭建更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带动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升;另一方面打造利用工业互联网实现数据“链动”,即“链主工厂”基于大数据应用沉淀出一套快速筛选优质供应商的算法模型,打通从原材料到在制品、半成品、生产过程、出入库、销售、市场流向等全过程数据链,实现客户需求高效反馈,进而增强供应链的业务协作和供应链协同能力。 表1其他地区“链长制”覆盖产业领域与政策亮点 叁 对同类城市的启示 紧密围绕城市产业发展战略,以重点产业及新兴产业为抓手,聚焦“链长”(政府)、“链主”(市场)两条线,建立重点产业培育“链长制”。发挥“链长”统筹产业要素资源、“链主”主导产业生态优势,促进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跨行政部门资源配置优化,以产业链集聚人才链,以人才链引领创新链,以创新链提升产业链,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闭环融合发展,推动形成“头部引领、集群支撑、链式互补”的产业发展共同体。 (一)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的“链主”企业,激发枢纽作用助推技术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 一是优化企业创新生态。建议针对各类产业链的不同特点,健全“链主”企业识别机制,分类开展“链主”遴选和培育工作。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年度研发投入增量部分按照一定比例予以奖励。建议设立联络专员,加强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宣贯,鼓励科技型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支持大中小企业按市场机制构建创新协作体系,以高端制造业集群为基础,实施制造业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程,形成“‘链主’企业+配套微企业+服务环境”的产业集群。二是完善发挥生态主导力的实现机制。建议建立“链长”通过“链主”抓链条的传导机制,构建一份产业链图谱和清单、一张产业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表、一套产业链创新体系、一张产业区块或重点园区地图、一张产业链招商清单和工作计划、一个产业链战略咨询支撑机构和综合公共服务平台、一个信息数据共享机制、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个政策支撑体系的工作体系,推进“链长制”工作的有效落实。三是推进科研院所、高校、产业链企业等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和资源共享。推动大科学装置、公共研发平台共享开放,促进人才在企业和科研院所、高校间灵活流动,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打通产学研用各个环节,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促进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四是激励赋能、约束赋责。对于“链主”企业,建议采取正向激励措施,鼓励“链主”企业通过并购、引进、参股等方式,开展补链强链延链等产业链垂直整合活动。对于“链主”企业承担相应行业责任、承接政府委托任务并取得积极成效的,可在有关示范企业和项目推荐、技术改造项目评审、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产融合作“白名单”推荐等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对于链长,队伍建设推行全员聘任制,实行岗位公开、择岗自愿、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形成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的竞争性选人用人机制,同时实施动态管理,定期对工作推进全过程各方面进行考核督查,把考核结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及领导干部综合考评体系。 (二)引导企业提升创新主体地位突破核心技术,强化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水平 一是集中力量突破“卡脖子”瓶颈。针对核心技术瓶颈和原材料、关键零部件、软件等“卡脖子”领域,统筹推进科技研发及产业化、标准制定和应用示范,引导“链主”企业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集中优势开展攻关,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和共性技术。二是推动地方企业共同争取国家级重大创新工程。鼓励本地“链主”及骨干企业面向产业链共性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向上争取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创新研发机构,推进重点项目协同和研发活动一体化。三是加快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构建完善5G通信基站、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中心等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持续做强新型基础设施支撑。 (三)加强平台人才金融等关键要素建设,促进协同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 一是鼓励搭建数据共享平台与公共服务平台。鼓励“链主”企业依托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协助政府建立企业级产业互联网应用平台和行业数据中心,推进产业链配套企业接入平台资源,实现项目协同管理、数据集成、金融服务的线上应用,强化数据互联互通互享,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精准研发、精准设计、精准制造。给予资金等支持,鼓励市场主体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质量可靠性试验验证、标准验证与检测、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等基础支撑。二是加强人才招引。建议重点结合“链主”企业人才招聘需求,梳理产业链人才需求清单,开展专场招聘会进行定向招引。针对产业链急需的高端人才,以住房补贴、子女入学、职称评聘、产业发展政策吸引与市场化“薪酬谈判制”相结合的方式,采取“一事一议”,进行招引。建议产业园区针对企业人力资源培训需求,开设培训班,邀请企业领导、员工参与定期培训,切实降低企业人力资源成本。三是强化金融服务。鼓励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发挥政府引导类产业基金的作用,加强对新兴产业链和面临较大风险产业链的支持,进一步健全产业链“线上+线下”一站式金融服务体系。四是加快促进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发展。重点扶持科技代理机构开展项目申报代理、认证代理、招标代理、知识产权代理、技术交易代理等科技代理服务。鼓励科技代理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加强政策宣传推广、科技资源优化等增值服务,切实发挥政府与企业的桥梁作用。同时编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目录,积极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规范、有序地发展。 (四)创新“链式”强化产业链配套保障,发挥核心主导产业牵引带动作用 一是鼓励成立产业链企业联盟。支持“链主”及领军企业发起建立产业链企业联盟,根据大企业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关键软件需求形成“大企业产品需求清单”,全面摸排中小企业主导产品、产能规模、拟配套对象等信息,形成“中小企业产品供给清单”,建立对接机制,提升就近配套水平。设立海外研究院、全球创新基金,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开展全球化创新。二是强化核心技术知识产权保护与产业化应用。将电子装备、高端材料、商用航天、生命科学等列为重点科研方向,同时在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及数据服务、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方向集中力量攻关,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分产业分行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清单,鼓励“链主”及骨干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将新技术、新工艺及时转化为技术标准。三是强化链式招商、专业招商。发挥市级领导牵头作用、园区主战场主阵地作用、行业部门专业招商作用,统筹抓好图谱编制、产业规划、基础配套、现状研究、赴外招商等工作,创新招商方式,构建投资热力图,与“链主”企业合作,强化链式招商、专业招商,提高招商成效。 |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投稿邮箱:3105884314@qq.com |
锦绣四川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