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财经 教育 视觉 三农 党建 法治 汽车 房产 文娱 健康 食品 公益
搜索
锦绣四川网LOGO 新闻中心 要闻 查看内容

让创新成为一种本能

发布时间:2018-8-24 10:18 | 浏览量: 14148



  □本报记者伍力敬松

  8月23日晚,平昌冬奥会“熊猫队长”交接仪式上,看见两只“熊猫队长”蹦蹦跳跳登上舞台,平昌冬奥会北京文艺表演联合工作组演出协调部部长张树荣难掩激动。“‘北京8分钟’表演,美国的媒体进行了实况转播,当‘熊猫队长’出场后,他们特别兴奋,称赞这对大熊猫的演出最惊艳!”

  内行看门道。和木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国际木偶联合会中国中心主席李延年,对“熊猫队长”竖起大拇指。“听说川北大木偶要登上冬奥会舞台,整个木偶界都非常关注。‘北京8分钟’表演中,‘熊猫队长’一出现,我惊艳了、流泪了。”李延年说,从来没想过大木偶能在世界级的舞台上绽放光彩。

  李延年的话引发共鸣。“木偶戏已属于‘文化遗产’,而现在孩子们更喜欢动漫、电子游戏等,市场不断萎缩。”张树荣认为,“熊猫队长”的出现对整个非遗保护都是一种启示,“那就是不能躺在原来的老本上说发展,必须结合新技术,创新发展。”

  “南充大木偶剧院的团队善于琢磨细节,才能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大木偶。”张树荣举例说,起初“熊猫队长”只有一个内置的LED灯开关,由于导演组担心道具亮度与舞台不能完美配合,南充大木偶剧院造型室主任许学术便研制了一个调光器,“分几个挡位,能手动调节亮度,这一下张艺谋都震惊了。”

  对此,不善言辞的许学术坦言:“这都是逼出来的。”他介绍,剧院很早就开始尝试新制道具,除了大量运用传统技艺,还不断运用新材料、新手段,加入声光电等表现形式。“制作‘熊猫队长’的材料要求轻便结实。在选材料时,我们尝试了钢丝、竹条、藤条等,最后才选定碳纤维。”许学术说,不仅是大木偶,非遗要传承下去,都要让创新成为一种本能。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投稿邮箱:3105884314@qq.com
锦绣四川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