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新闻中心› 要闻 › 查看内容 |
6年 2522米 近日 甘孜最难建公路隧道 省道217线石马路(石渠至马尼干戈) 海子山隧道 终于安全贯通了! 6载寒暑更替 70多轮阴晴圆缺 2000多幕星移斗转 这样漫长的时光可以改变很多事 而有一群交通人 却用六年的时间 和一块“烂豆腐”杠上了 怎么回事? 石马路是四川通往青海玉树的大通道,是省道217线的重要组成路段、甘孜州主要路网组成路段之一,沿线串起了石渠县、德格县的10个乡镇,项目建成后对当地经济带动效应大。 石马路改建工程全长217公里,总投资18.28亿元,于2012年9月开工,主体工程除海子山隧道外于2014年9月底按期完工。 文章开头说的“烂豆腐”是怎么回事呢?这就不得不从修建石马路海子山隧道的难度说起了。 石马路海子山隧道有多难建?作为石马路项目建设常务副指挥长的廖琪斌曾经打了个比方:“我们就是在一块烂豆腐上打洞,而且,这块烂豆腐还有一部分泡在水里。” 石马路海子山隧道地处甘孜德格境内,全长2522米,洞口海拔高程4371米,处于高海拔、高寒、高原、低气压、低含氧量的“三高两低”不利自然环境中,且水文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受地质构造影响,节理裂隙极为发育,褶皱扭曲严重,施工推进异常艰难,安全管理风险极大。年平均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洞口最低温度达零下33度。冰冻或低温期长,且雨季持续时间长,每年有效工期不足8个月。 从地质围岩划分而言,Ⅴ级是越岭隧道地质最差的级别,而石马路海子山隧道围岩几乎全为Ⅴ级,甚至其中还有较长段落为Ⅴ级特,需要进行特殊设计才能开挖。 围岩极软,不仅不能爆破,连挖掘机开挖都得小心翼翼,以防止坍塌。 渗水严重,多处断裂带甚至涌水,加大了施工难度。从建设初起,涌水、突泥、坍塌等多种险情就一直伴随,开挖掘进特别困难。 一般地质稍差的隧道,分两个作业面开挖即可,还能利用爆破加快进度。而石马路海子山隧道地质极差,必须采用三个作业面甚至更多作业面开挖。施工队伍只能把一个工序分解成多个循环来完成,用挖掘机开挖时,只能像考古一样,一点点慢慢挖。 据不完全统计,前5年,累计在石马路海子山隧道施工的工人已有3000多人。 ▲隧道专家给予技术帮扶 面对困难,四川交通人只有一个信念:干! 温度低,含氧量低,那就供氧、加温;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那就挖掘机一米米推进。 六年的建设,六年的拼搏,才开出这高原之花,才结出今天这“果”。这“果”中,有州县党委政府的关心,有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有项目代建单位四川交通设计院和全体参建人员的努力。 在高原的蓝天白云下,在隧道的漆黑幽深中,那面飘扬的党旗,就像是无声的“号角”,激励党员先锋队发挥着模范作用,以顽强的意志,挑战高寒缺氧的恶劣气候,克服种种困难,齐心协力处治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险情,隧道开挖至贯通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目前,石马路海子山隧道施工已进入附属工程及隧道机电、交安施工阶段,预计2019年春节前通车运行。 犹记得60多年前,先辈们是如何克服重重艰难险阻,铸就云端天路。当年钎锤碰撞之声犹在耳畔,如今“两路”精神依然不熄,我们依然能在石马路海子山隧道的建设中看到它的“身影”。 红旗翻卷,欢呼阵阵!这一次,四川交通人征服的是海子山,而前路,四川交通人将迈着更加坚毅的步伐,在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的鼓舞与指引下,弘扬“两路”精神,决胜“四轮”甘推,奋力谱写四川交通新篇章。 |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投稿邮箱:3105884314@qq.com |
锦绣四川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