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财经 教育 视觉 三农 党建 法治 汽车 房产 文娱 健康 食品 公益
搜索
锦绣四川网LOGO 新闻中心 要闻 查看内容

江口沉银521件文物“回娘家” 于四川博物院亮相

发布时间:2018-10-22 11:24 | 浏览量: 10745

江口沉银521件文物“回娘家” 于四川博物院亮相

21日,四川博物院,江口沉银文物展览现场,大量珍宝让观众大开眼界

江口沉银521件文物“回娘家” 于四川博物院亮相

“江口沉银”遗址发掘现场。(资料图片)

“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谁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这句成都平原流传的民谣,随着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发掘得到了印证。4万多件珍贵文物,让人窥见张献忠大西政权的财富秘密。

此前,“江口沉银——四川彭山江口古战场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大量珍贵文物让观众大开眼界。如今,四川观众不用打“飞的”,在家门口也有眼福了。10月21日,这批文物回到四川主场,在四川博物院与公众见面。521件文物刚一亮相,迅速被观众围得水泄不通。与此同时,64.9万网友观看封面新闻直播,在线围观张献忠大西政权的财富传奇。

大西政权揭神秘面纱

1644年(清顺治元年)8月,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首领张献忠率部抵成都,破城而入,随即建立割据政权,11月踞藩府称帝,国号大西,改元大顺,以成都为西京,将蜀王府改建成皇宫。

两年之后,张献忠顺岷江南下实施转移,在岷江主河道和府河交汇处,遭明将杨展伏击,战败船毁,金银沉江。从此“石牛对石鼓,金银万万五”的传说在当地经久不息。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刘志岩介绍,2017年1月5日,江口古战场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正式开启,遗址中出土了大量金银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张献忠分封嫔妃的金银册、西王赏功钱币、大顺通宝、金锭、银锭等,还有大量戒指、耳环、发簪等金银首饰及部分残存兵器。这些重见天日的文物,让人重新认识了江口沉银传说。

“江口考古的成果之一,是出水了数量最多的大西政权高等级文物。本次展览的亮点之一是让大西政权展示在观众面前,西王赏功钱币、金银锭等文物都是对史书的补充,张献忠册封妃嫔的金册与明代的金册区别明显,这些文物可以让观众了解大西政权的方方面面。”刘志岩说。

值得一提的是,江口沉银“回娘家”展出,增添了许多四川特色。策展人任卓透露,川博增添了两枚大西政权的官印,补充了不同地区关于“石牛对石鼓”的民谣传说、湖广填四川的内容,让四川观众看展更为亲切。

前所未有的围堰考古

刘志岩回忆,2017年1月,经过仔细论证,他们选择了行滩涂围堰,在水被抽掉的河床上进行发掘工作。由于江水的流量具有季节性的特点,发掘只能选择在岷江的枯水期进行。这是四川省首次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其围堰面积之大,开创了内陆河流考古的先河。

如今,江口沉银遗址在第一阶段的水下考古发掘中取得了“三项第一”重大突破,这既是国内第一次内水围堰考古,国内第一次考古发掘直接与民间传说相印证的最高级别沉宝遗址发掘,也是国内第一次发现张献忠册封妃嫔金册。

围堰考古在我国考古界属于前所未有的创举,江口沉银遗址发掘过程中运用了大量当代科技探测手段,是我国水下考古发展史中重要的实践。作为第二届中国考古学大会系列重磅展览,展览也为观众科普了水下考古发掘的奥秘。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曾洁摄影报道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投稿邮箱:3105884314@qq.com
锦绣四川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