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兴海,农村出身,没有华丽丽的背景,凭借着一股“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闯劲,做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
在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进入了千万富翁的行列。一年后,转身投资其他行业不久,由于管理不善,一夜回到解放前。
但是他没有放弃,半年后东山再起,凭借过硬的专业素质和敏锐的商业嗅觉,他的事业开始再次起航。到现在,他拥有7家健身房,资产再次超过千万。
2006年,21岁的长宁县梅硐镇农家子弟傅兴海考入了成都理工大学,偶然的一篇文章,让傅兴海动了离校的念头。和学校领导经过半个多月的“软磨硬泡”,校方终于同意放他离校创业。
初涉社会,傅兴海他应聘到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保安,每个月工资700元左右。随后自己慢慢摸索营销技巧,每个月的收入都稳定在三四万元左右。但之后,傅兴海选择了辞职。
一个多月以后,傅兴海偶然发现一家健身房在招“国家级健身教练培训导师”,由于本身学体育出身,学起健身健美来得心应手。半年多后,他便考得了亚洲体适能培训导师的证书。
之后,傅兴海选择在健身房工作,慢慢地,随着傅兴海在成都健身行业知名度的提高, “这一行积累的人脉对我今后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傅兴海说。
2009年初,还在读大三的傅兴海陆续开办了一家培训公司,一家健身器械公司。两家公司的年收入都在三四百万左右,加上他每年做的培训,一年下来,资产在千万左右。
当傅兴海已经达到一个高度的时候,他又想攀登另一个高峰。当时,傅兴海看中了一套别墅,价值约1千万元,他在大学毕业前完成这个梦想。
随后,他和一个朋友各投资500万元,在成都九眼桥附近开设了一间酒吧。
但是几个月后,由于经营管理不善,酒吧倒闭了。在清理财产的时候,需要付现金900多万元。这一次,他元气大伤。
2009年底,回到长宁后的傅兴海相当的颓废。半年修整之后,傅兴海决定东山再起。他用农村户口本贷了4万多元,在长宁县城开了一家健身俱乐部。
开始,这4万元除了宣传以及俱乐部一年的房租,便所剩无几。在招了部分学员后,他用学费购置了健身器材。
凭借着傅兴海在健身行业的影响力,很多外地慕名来培训的学员,让他的健身俱乐部逐渐有了起色。为此,傅兴海不断外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
目前,长宁店拥有在册会员3000人,每年的销售额达到了五六百万。2011年,傅兴海在江安县开办了连锁店,拥有会员4000人,2012年珙县巡场店开业,拥有会员2000人。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