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要闻 财经 教育 视觉 三农 党建 法治 汽车 房产 文娱 健康 食品 公益
搜索
锦绣四川网LOGO 新闻中心 要闻 查看内容

我要为95后说句话!

发布时间:2019-1-31 04:03 | 浏览量: 12094



来源:维小维生素

一起做一个有料的人

● 作者 | 白菜 ● 责编 |维小维

“坚持原创的公众号不到7%,你真有眼光”

这是维小维第340篇原创文章

全文阅读约需5分钟

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则新闻,我觉得,那是真正体现了95后的个性。

山东大学就业双选会召开,本以为能够用高薪吸引到准毕业生们,谁知他们根本不吃这一套。

HR无奈地说:“有一个女同学面试的时候,我们对她印象很好,但是有几个问题,我却被她问蒙了。”

她问的是什么那么厉害?

“公司有没有员工活动场所,比如健身房?

下午有没有员工茶歇的时间?”

以上,一个一脸懵逼、困惑得满地找牙的HR呈现在我们面前。

其实这也不是HR第一次被95后质问到无语了。

职场

相比80后和90后,伴随着互联网出生的95后遭受了更多的评价,有着更多的自我诉求。

大家对此却褒贬不一。

这两天看了哈佛大学客座教授托马斯科洛波洛斯写的《圈层效应》,我才明白,原来我们一直没有发现95后的闪光点。

圈层化,困囿了我们的思维。

今天我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吧。

95后又被称作“Z世代”

他们即将改变这个世界

虽然95后经常会让HR头痛不已,但是他们也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及时反馈机制。

上周我和一个朋友Dora吃饭,她是公司出了名的“冰美人”,铁面无私的HR。然而,最近却被几个97年的实习生给气得够呛。

她恨恨地说:“这些熊孩子们简直太难管了!”

原来,她所在的公司,对于实习生一直都是半年的观察期,本来的目的,是打算跟他们反馈自身存在的问题。

会议会议

半年观察期截止,Dora准备跟实习生们反馈一下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态度。

谁知道,一谈就被实习生怼了一句:

“为什么之前发现的问题不当时告诉?

如果早点告诉我,我还能够马上纠正,而不是延续这个坏习惯。”

实习生们一致认为,这是公司的考核机制出现了问题,因为没有持续的实时反馈,所以影响了实习生们的工作态度,也影响了自身的绩效考核。

这个就好比看牙医。如果你每年只看一次牙医,平时从不使用牙线或从不刷牙,那么看牙医就没什么乐趣可言,只会在那一次使你感到恐惧。

反之,如果你平时坚持使用牙线,坚持刷牙,做好日常保养,坚持时就会发现牙齿的状态非常好。

听完Dora的一番话,我觉得实习生们很在理啊!

一直以来的做法,是大家所习惯的,但是未必是正确的。

习惯习惯

毕竟,HR的职责,最终的目的是帮助员工,而不是打击员工。

敢怒又敢言的“Z世代”给我们上了一课:传统的模式未必是正确的,正确的模式可以由新生代来创造。

真带劲啊!

“Z世代”的“善变”,

是让老油条自愧不如的优势

我们从小生活在代际观念的影响下,无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喜欢第一时间使用固有思维。

《圈层效应》中有这样一段话:

“令人受伤的不是经验本身,而是人们对经验的依赖。

他们忘记了一个事实,真正的科技出现在他们没有经验的领域。

我真心相信,如果你从未失败过,那么意味着你也从未成功。

因为没有失败,就意味着你没有尝试任何不确定的事情,你从未跳出固有思维。”

我深以为然。

对于我们来说,经验不仅是拐杖,它更多地是附加的钢筋铁骨,虽然有时候会帮助我们完成不可思议的任务,但是缺乏灵活性。

它彻底规定了什么是我们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从此,面对可预见的困难,我们就会唯恐避之不及。

但是“Z世代”却不一样了,他们对带来可预见困难的经验不屑一顾。比如一言不合就跳槽。

心声

虽然“Z世代”的辞职理由或多或少有点奇葩,但是他们工作能力同样不含糊,而且喜欢跳出固有思维,灵活性更高。

比如我认识的一家新媒体公司的老板们,3个合伙人全是95后,无论是市场调研还是技术顾问、投资研发,脸孔都新鲜得像稚嫩的学生。

然而,他们工作起来,都是真正地“拼了命、尽了兴”。

他们研发出一套专门的裂变课程,开拓公众号流量业务,很多大咖都请他们去讲课。

可是这样有生命力的一群,最开始是不被人重视和理解的存在。

有人对他们说:“哪有人专门搞裂变,这个是不可能成功的。”

他们不信,哪怕天天加班到凌晨2点,也依然是屡败屡战,然后屡战屡败。

可是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对于他们来说,失败并不是真正的没有希望,而是仅仅代表此路不通。此路不通嘛,就再找一条!

就像爱迪生说的:“我哪里是失败了几千次,我只是找出了几千种不能成功的方法罢了!”

万幸的是,这帮95后,最擅长的就是“善变”。从零到一摸索的过程,最需要的也是“善变”。

实际上,高GDP的生活环境,使得95后生来就享有高于其他年代人们的可支配资源,尤其是互联网资源。所以,他们的灵活性更高。

对于“Z世代”的他们来说,这是无可比拟的优势。

z世代z世代

写在最后

感谢互联网,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

祖母可以通过苹果平板电脑跟国外的小孙子视频通话;

家庭日收入不足5美元的肯尼亚儿童也可以参加麻省理工学院的网上公开课;

一个中学生用3D打印机制作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型医学仪器,造福千万病患家庭。

前段时间,一篇文章《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刷爆了朋友圈——

通过直播教学,贫困地区的学生和成都七中的学生能够同步上课。

从此,贫困山区很多本来想都不敢想能走出大山的孩子,考上了本科,还有人考上清华北大,改变了命运。

我们就是这样,生活在一个高度联系的时代。

这个世界随时随地会被改变,规则时刻会被打破,创新无处不在。

但是长期以来,总是有人将80后、90后、95后各种标签化,这种世代边界会限制我们参与未来创造的能力。

其实每一代人都形成了自己的圈层,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圈层效应。

这些效应已经深深刻在我们的思维模式中,我们根本不会质疑它们的存在。而这种不加质疑的态度,正是“Z世代”革新、改变、扭转的契机。

zz世代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说过一句话:“对过去和现在的创造性破坏是建造未来的第一步。”

什么时候,当95后群体真正得到社会的认可,当他们不被被统一的圈层标准束缚住手脚的时候,才是这个世界开始建造未来的时刻。

]article_adlist-->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微博)

关于我们 | 服务范围 | 投稿邮箱:3105884314@qq.com
锦绣四川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自律公约》 | 《网络信息服务信用承诺书》
返回顶部